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潮流

红色文化的时尚产业之路,谁来做开路先锋?

2019-11-06 16:43

"对于一个面对市场的时尚品牌,要让红色文化主题的衣服让年轻人真心真意的喜欢,成为她们日常服饰的选择,非常难。"

80后应该都记得“海魂衫”,好几年前流行过一段时间。而且你会发现,摇滚歌手和民谣歌手,都曾选过它作为演出装。

海魂衫的流行,更多在生于60、70、80年代的文艺青年群体,这是因为海魂衫跟这三代人的童年记忆有关,小时候,似乎每个男孩子都穿起军装、抱着玩具枪拍过留影。

(海魂衫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像是一种情结,一种特殊的情怀,一个时代的记忆。)

文艺青年穿起海魂衫,可以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波复古装潮流的一条主要线索。

这件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海军内衣,被中国人喜爱,先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时髦款式,再在21世纪的前几年变成了文艺青年的潮流复古款式代表。

    

(经典的复古横条纹总能给我们视觉带来一丝清爽感。)

几乎伴随海魂衫同步流行的,还有胸前写着大大的“中国”两个字的国家队运动装,或者红衣配黄字,或者蓝衣配白字。也许现在已被大家熟悉的“国潮”就是从这里萌发的。

那时候,中国人在体育竞技场特别是奥运会上拿到世界冠军,是“振兴中华”的具体表现,是可以让举国兴奋的大事件——90后之前的几代人对这4个字一定记忆深刻——穿着印着“中国”两字的国家运动装,对这几代人能产生极大的自豪感。

(1986年中国女排夺冠,国家运动装上的“中国”两个字伴随着女排姑娘们的扣球一起“砸”进了一代人的记忆里。)

嗯,没错,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体育自信”,才算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老百姓第一个真正基于全世界范围的能力自信,包括了体魄自信。

这个情感会反应在服装上,于是,对国家的集体情怀也逐步从军装过渡到了运动装。

在普通生活场景中,穿着印着自己国家名字的衣服,这是一种值得观察的心理现象及文化现象。

而在中国,还成为了一个时尚现象。在2019年春季,李宁运动装就在自己品牌上更强化了“中国”两字,大大方方走在国际时装周的秀台上。

(19年纽约时装周,李宁用充满自信的“中国”两个字,将中国元素带到了世界潮流舞台之上。)

近几年时间,国内的年轻人市场上正掀起一阵阵的“国潮”热,各种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创意设计产品争相被推出。

2019年,恰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国潮”风格的产品展示也进入高潮。你会发现,这一波,与之前的复古潮其实有些不一样。参与的行业越来越多,产业也越来越大,从服装到文创产品到影视、音乐、综艺、文旅、快消、餐饮等等,都纷纷在自己的产品里增加红色文化的元素。

(2019年10月,女装品牌茵曼也以“红色”为主色调,以“长征”为设计元素,推出了“新长征”系列产品。)

如果说,这些现象,在此前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更多是“个人记忆”,是复古文化,那么,现在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则更多是“国家记忆”,是红色文化日益蓬勃使然。

此前,还是在小众圈子里的“国潮”,现在,则已经发展成为了大众流行文化。2019年会是“国潮”——也有提法叫“新国潮”,都无所谓了——或“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年份。因为已经出现了一个趋势:

国潮在向红色文化靠拢,红色文化也在向国潮靠拢,在互相融合。这也是因为主导市场的90后00后年轻人,他们亲身见证着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而且比起前几代人更加直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潮流风向,集体心态上的任何细微的调整都会影响其走向,触觉敏锐一点的人会发现,现在是开始走向红色文化了。

    

(在笔者看来,“新长征”系列不仅是对长征的致敬,更是对长征精神的时尚解读和诠释。)

可以预见,这些现象,这些力量,都将会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创作土壤,新的市场,新的文化力。这种情势在前几代人是没有出现过的。

这个想法,我在不久前的10月17日参加一场名叫“新长征再出发”的时装大秀时,现场直接感受更深,而且它解决了我认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国潮也好,红色文化也好,它到底是仅仅是一个“概念”,只在表面流行,还是一个真正的可以走进人心,可以持续生产、得到市场真实肯定的“商品”。

这场“新长征·再出发”时尚秀,已经与“国潮”的一般含义不同,不是对国产老品牌的年轻化,也不是往中国传统文化寻找创作源泉,也不是对红色的概念化、标签化的理解,而是一次完全的深度创新,而这次的创作目标正是:长征。

长征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后面的新中国。

 

(本次时尚秀在长征精神发源地——江西于都举办。以设计,致长征,在时尚之夜上,茵曼以艺术和时尚的角度去重新诠释长征精神。)

这个主题为“以设计,致长征”的项目,很容易被忽略,以为发起方只是在做一件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主旋律活动。但在我眼里,发起方茵曼品牌是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它其实还是对中国红色文化的更深源头的一次态度诚挚的市场开垦。

在纪念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之际,向曾经艰苦卓绝的革命前辈致敬是肯定的、必须的,而如果能将红色文化重新阐释、开发,结合市场发展去开拓,让更多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也能感知长征精神,其意义也同等重要。

(攫取旧报纸上的“长征”字体,并结合长征出发时间——1934,将长征元素具象化并结合为系列标志性的印花图案。)

前面之所以用“开垦”这个词,而不是用“开发”,正是因为“长征”这个主题,在物质类产品领域,还是一片处女地。

这次设计师们的选点落在“长征”,是非常棒的决定。我同时觉得,其意义还在于向时尚界打开了红色文化创作的灵感大门,在“长征”这片极其丰盛的处女地,将会挖掘出越来越多的创作路径,开辟出许多条有真正内容的丰富大道,从此创新创意产品必定会源源不断出现。

(长征路上的山河湖海、红军踏过的红土地,都成为了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

毫无疑问,长征是一个红色宝藏,说长征是所有红色文化的母题也不为过。长征的重要意义首先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正如这次时装秀的推动者、茵曼品牌创始人方建华所理解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我认为,长征精神还是近百年来最鼓舞国人的时代精神——

红军从长征到建立新中国,用如今创业者常用的话来说,长征不就像是我们国家从0到1创业最初期过程吗,从黑暗中探索坚持下来直到走向光明,也是每个人每个企业成功路上都将必经的历程。

茵曼品牌创始人方建华

长征一路上,从东向西,从南到北,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沿途的地势地貌、风土人情,当年的穷山恶水,如今都是风景秀丽的大好河山,更是采风创作的大宝藏。

在“新长征再出发”时装大秀上,一个个年轻的模特,服装上有五星,有长征的各种元素,都红得特别绚烂、亮丽、时尚,你能看到与红色文化相关联,又觉得这就是我喜欢的时尚感。

(模特身上随处可见的五星和红色元素。)

这是一场专业程度很高的时装秀,并不因为它举办地点就在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之地,江西于都。现场以及线上观众的反应证明,创作者们已经成功地跨越了那道在时尚与红色之间的鸿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在这些新发布的长征系列时装作品里,我看到了设计师们的许多精心之处,例如:

命名为“诺言”的系列作品中,融合了混搭风,汉族与彝族文化的结合,在百褶裙对于映山红花朵的版画艺术处理,加以现代波普设计手法;在“星星与哨音”系列中,走的是年轻运动风格,刚柔并济加纱裙搭配;一款“红军”衬衫,大胆地在时装上再现了领口的两面红旗,依旧时尚,让人眼前一亮;设计师们有的从长征装备、用品出发,有的以沿途的植物为线索,有的将长征路上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扎染与军事迷彩结合起来……长征给设计师们提供了强大的素材库。

 

要知道,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要找到准确诠释红色文化的方法,不是这么容易,因为很容易流于概念。对于一个面对市场的服装生产商,要让红色主题的衣服让年轻人真心真意的喜欢,成为她们日常服饰的选择,更是难。

 

(卫衣图案设计灵感源于“四渡赤水”。)

我想,茵曼发布的这个以“长征”为命题的“作业”,设计师们都基本交出了让市场满意的产品。让我们记住这些探索长征的设计师的名字吧——

他们分别是:“以设计,致长征”发起人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林栖及其率领的“茵曼”和“生活在左”设计师团队;中国设计师最高奖“金顶奖”设计师刘洋、陈闻、李小燕;还有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张义超、金憓、邓兆萍、林进亮、林姿含、黄刚。

正如茵曼创始人方建华所言,“茵曼与中国杰出的设计师一起以‘新长征’为主题创作一系列‘又红又专’的作品,这件事已经超出了这场时尚秀的本身,成为了时尚界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坚持初心信仰的最好体现。”

茵曼设计团队

红色文化的时尚产业之路,茵曼已经尽力做了自己能做的事了。接下来,是否还会有更多的“长征”主题的时尚产品出现?

本文作者刘琼雄,前媒体人,《城市画报》前执行主编,出版图书有《红军1934-1936》《雷锋1940-1962》(三联书店出版)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潮流
资讯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今日热词
资讯
  • 资讯
  • 妆品
  • 明星
  • 影视